就业创业
首页 > 就业创业 > 正文

《中国大学生就业》|| 张金元:关于学校生涯教育的思考

2024年04月16日 16:36  点击:[]

【作者简介】

张金元,湖北省教育厅一级巡视员,研究方向:生涯教育,职业教育,教育管理,高校招生等。

【摘要】

开展学校生涯教育,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生身心成长、应对未来挑战、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意义。我国在开展学校生涯教育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实践,取得了明显成绩。同时也要看到,当前我国学校生涯教育在意识理念、知识普及、体系构建、本土化研究、政策保障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推进学校生涯教育应牢固树立意识、加强认知宣传、加大政策供给、普及中小学校生涯教育、强化高校生涯教育特色、推进有组织的研究,构建大中小一体化、本土化、数字化的生涯教育体系。

【关键词】

学校生涯教育;体系构建;一体化;本土化;数字化

【文本引用】

张金元:关于学校生涯教育的思考[J].中国大学生就业,2024(03):40-48






庄子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他用有止境的生命衬托无止境的学习,这里的“生涯”特指生命或人生。舒伯(Donald Edwin Super)认为:“生涯”是生活中各种事态的演进方向与历程,它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各种职业和生活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发展形态。[1]1971年美国联邦教育署署长马兰博士正式提出“生涯教育”观念,标志着现代生涯教育的开始。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称其为“由政府创办的一种最有前途的教育事业”。梳理西方生涯教育理论,大体上分为人职匹配理论、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社会学习生涯理论、后现代生涯理论四大类型。[2]

对一些生涯教育较为发达国家的战略和政策进行分析,[3][4][5][6][7][8]发现其具有如下特点:一是高度重视生涯教育工作,将生涯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强调生涯教育对国家人才培养和学生成长选择的重要意义;二是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配套必要的项目、资金等资源保障,形成生涯教育发展体系;三是坚持生涯教育的标准化、体系化、生态化,推动生涯教育责任主体多元化,加强教育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四是注重生涯教育与其他教育的整合、互补,注重学生的职业体验,注重社交与情感技能的培养;五是强调数字素养和数字化能力建设,强调生涯教育网络课程开发和智能技术的运用。

所谓学校生涯教育是运用系统的方法,根据学生不同成长阶段要求,着眼于学生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树立生涯发展意识,增强学生对自我的理解和对社会与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促进学生不断学习、不断调整、不断完善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多年来,我国开展了职业指导和生涯教育领域的探索,进行了本土化研究和拓展,形成了推进生涯教育的系列政策和措施,在大中小学生涯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但在理论研究、实践探索、本土化拓展和政策措施制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开展学校生涯教育的现状分析




(一)学校生涯教育现状

我国学校生涯教育的开展具有明显的学段特征。1991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的决定》要求在普通教育中积极开展职业指导,对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分流教育。1994年,原国家教委颁发《普通中学职业指导纲要(试行)》,对初中和高中阶段的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目标做出相应规定。初中阶段的目标是传授有关基础知识,属于启蒙阶段,重点帮助学生了解社会、职业和自己,提高认识,初步选择继续学习或就业类别的方向;高中阶段的职业指导是加深有关知识的传授,属于职业指导的提高阶段,引导学生广泛了解专业或职业,进一步了解和剖析自己,提高选择志愿的决策能力。2002年,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的意见》,对职业技术学校职业指导工作进行了专门部署,职业指导工作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加强职业意识、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教育;提供就业指导和援助;开展创业教育。2007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要求》,通过激发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自主意识,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促使大学生理性地规划自身未来的发展,并努力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地提高就业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强各学段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渗透融通,在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启蒙教育,培养掌握技能的兴趣爱好和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能力。

部分省份对生涯教育进行了实践探索。浙江省、河南省(2015)以地方课程形式分别出台高中阶段生涯规划教育的指导意见和课程指导纲要;上海市(2018)出台加强中小学(含中等职业学校)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强调生涯教育的一体化设计和有机衔接;青岛(2019)、成都(2020)等市试行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或实施方案;广东省(2023)面向中学生以省级地方课程形式出台中学生涯规划课程指导纲要。这些地方通过建立学生生涯发展指导中心、把生涯教育纳入教育发展规划、开设生涯教育课程、开展生涯实践体验活动、提供生涯发展性辅导、建立学生生涯成长档案、建立学生实践基地、研制实践体验地图、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等措施推进生涯教育。

从学校生涯教育现状看,一是普通高校普遍开设了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二是普通高中适应高考综合改革的需要,为适应选课走班和专业填报志愿的要求,开展了一些生涯教育的探索;三是有些省市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了生涯启蒙和生涯探索的教育教学活动。就生涯教育总体实施看,当前学校生涯教育发展尚有较大的空间,一是缺乏系统化生涯教育课程内容设计和指导;二是区域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状况比较明显,生涯教育内容和体系差异性较大;三是义务教育学段的生涯教育目前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生涯教育的发展基础有待进一步夯实。

(二)学校生涯教育政策现状

通过文献和资料研究,对我国学校生涯教育相关的政策文本进行了收集和呈现(见表)。

从政策演变分析来看,我国生涯教育经历了职业指导、就业指导、生涯发展指导、学生发展指导、生涯规划教育等不同概念内涵的拓展,基本上适应了不同历史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同时也要看到,现有生涯教育政策散见于各类政策文本中,缺乏系统的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政策供给比较宏观,多为指导性意见,推动生涯教育的具体措施供给不足;现有政策内容上多囿于职业规划、就业指导等领域,生涯认知、生涯探索、生涯决策与管理等内容相对缺失;现有政策各学段之间缺乏必要的、有效的衔接。

图片

(三)教育和就业形势分析

1.现代学校教育系统面临着新挑战

海费兹等(Heifetz,Grashow,&Linsky,2009)提出“VUCA时代”概念,[9]其所定义的多变性(volatility)、不确定性(uncertainty)、复杂性(complexity)和模糊性(ambiguity)似乎正契合当下纷纷扰扰的世界(以俄乌战争、巴以冲突为代表的地区冲突,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崛起)。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影响着人类学习与教育、工作与生活的变化,从某种意义上讲,正颠覆工业革命后建立起来的现代教育系统的根基,促使人类教育发生革命性变革。联合国在《我们的共同议程》(Our Common Agenda,2021)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学生都表示,他们在离开教育系统时,仍未掌握适应瞬息万变的世界并大有作为所需的工具,包括数字素养、全球公民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10]正如《教育政策研究手册》序言所描述的,当下教育系统面临着“学校教育系统的保守性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不断变化”“教育改革发展的社会支持力量衰减”“劳动力市场的整体恶化倒逼教育改革”“教育系统面临生成式人工智能的革命性挑战”的内忧外患。[11]一些西方发达国家通过改革生涯教育战略等来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比如澳大利亚的《未来准备:以学生为中心的国家生涯教育战略》,旨在培养弹性发展的人,以帮助学生适应工作的多变性质。日本《教育振兴基本计划(2023—2027)》提出将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联结,通过加大对“人”的投资,培养可持续社会的创造者,提升根植于日本社会的幸福感。

2.工业 5.0对生涯教育提出新要求

2021年,欧盟公布了《工业5.0:迈向可持续、以人为本和富有弹性的欧洲工业》战略,提出工业5.0 的三个核心要素:以人为中心(humancentric)、可持续(sustainability)和韧性(resilience)。[12] 强调以人为中心,要求劳动者密切参与新工业技术的设计和部署,包括当下备受关注的人工智能技术,将人类的核心需求和利益置于生产过程的中心,而不是以新兴技术为出发点考察其提高效率的潜力。工业5.0战略还提出教育方面的支持措施:加强与教育培训机构的合作,促进企业更好地确定技能差距并预测近期技能需求;通过教育、培训和技能提升来适应数字化转型。世界制造业论坛2019年提出未来制造业从业者必备的十大技能多数是诸如创造性问题解决能力、创业心态、沟通技巧、应对持续变化的开放心态、跨文化与跨学科心态和多元包容性等非技术本身的技能。作为劳动者能力培养基础的教育特别是生涯教育被寄予了更多的期待。

3.教育形势和就业形势的高期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前,我国教育已由规模扩张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基础教育既要夯实学生的知识基础,也要激发学生崇尚科学、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其探索性、创新性思维品质。要在全社会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教育观,加快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形成健康的教育环境和生态。”[1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如何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目标:一是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强调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要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坚持教育的公益性。公共服务均等化,教育服务是首位;坚持教育的公平属性,是教育的应有之意。三是坚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我们现在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更加注重内涵和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更加注重公平的新阶段。高质量发展要注重不同类型教育协调发展,要着眼学生的终身发展和健康发展。四是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以素质教育为引领,坚持以人为本,因材施教;坚持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坚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1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立德树人,增强学生文明素养、社会责任意识、实践本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有利于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的促进机制,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缓解结构性就业矛盾。[15]从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看,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毕业生数量持续高位运行,就业压力巨大,面临“就业难与用工荒现象并存”“无业可就与有业不就现象并存”“人等岗位与岗位等人现象并存”。[16]这种结构性矛盾反映出高校层次类型、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能力等方面不同程度地存在与市场需求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对高校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学校生涯教育主要问题剖析




(一)意识和理念问题

总体上看,对生涯教育推动人的个性发展、终身发展、健康发展和全面发展的基础性地位认识不足:一是缺乏生涯教育开展的意识,一些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家长甚至认为,开展生涯教育是高校和职业学校的事情,抓好文化课学习就行,存在生涯教育缺位的现象;二是一些高中学校将生涯教育简单理解为“测评和解读”,仅仅是填报志愿时选择学校和专业,存在生涯教育狭隘化现象;三是一些高校仅仅将就业指导课程作为生涯教育主要内容,对树立生涯发展意识、加强社会和职业认知、加强价值观引领等方面重视不够;四是对生涯教育适应时代发展的相关研究不够。

(二)知识和普及问题

生涯教育作为教育的一个发展领域,有其自身知识体系、理论体系和实践体系。一是普遍缺乏生涯教育知识的学习和宣传,特别是家长和学生对相关知识了解不够,要形成在中小学校开展生涯教育的共识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二是高校对从事学生工作的辅导员和班主任没有进行有效的生涯教育训练;三是对不同发展阶段学生面临的不同困惑和问题了解和研究不够,从生涯教育方面提出的解决路径和方法不够;四是对生涯教育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普及不够,还没有充分发挥生涯教育理论的指导作用。

(三)体系构建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生涯教育政策虽然覆盖到了各个学段,但从生涯教育发展体系来看:一是没有明确不同学段生涯教育的目标和任务,没有形成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系统化生涯教育工作体系;二是不同学段间有生涯教育内容重复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结构不合理、层次不渐进、衔接不畅通的问题,没有形成不同阶段相互衔接的课程体系;三是在政策制定和发展规划方面缺乏顶层设计,没有形成各方力量共同参与、与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的政策体系;四是在具体实践中,存在生涯教育、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等多种称谓,需要从国家层面对生涯教育进行规范和推动。

(四)研究和本土化问题

研究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多为量化研究,以案例分析、叙述结果居多,多停留于现象描述与经验总结层面;介绍西方生涯教育理论较多,实证研究不够;扎根中国大地深入开展案例研究不多,对中国传统的职业指导、职业伦理、家庭教育等研究不够;运用政治学、管理学、心理学、社会学视角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研究不够。本土化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不同程度存在照搬照抄西方理论、测评方法和标准现象,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不够,本土化、校本化不够;不同程度存在个体主义、工具主义、静态主义等倾向,缺乏立足于终身教育、动态发展的自我生涯建构意识,缺乏对我国社会环境、文化环境以及学生成长成才规律等的研究探讨;不同程度存在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专业教育相脱节的情况,对生涯教育的育人作用研究不够。

(五)政策条件保障问题

总体上看,系统化的政策制度研究、设计不够:一是与生涯教育政策相配套的项目跟进、经费投入、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对薄弱;二是建立责任主体多元化协同推进机制不够,发挥学校、企业和社会机构的作用不够;三是系统推动生涯教育发展的考核评价机制不够,在学术研究、职称评定、教师发展、效果评价等方面缺乏配套措施。






三、提升学校生涯教育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牢固树立生涯教育的意识

生涯教育的重点是找到自己、做自己,而不是他人;重点是开拓无限的可能性,而不是定位;重点是培养选择的能力,而不是考分。[17]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教育政策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坚持初中后普职分流,巩固中等职业教育基础地位;普通高中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实行选课走班和按专业填报志愿;高等学校坚持分层分类发展,学术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协调发展。这些政策的推动实施,既是经济社会发展、人才需求对教育政策的反映,很大程度上也遵循了生涯教育的底层逻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禀赋、才能、爱好和特长不尽相同,不能只关注学习好的学生,使很多学生被忽视、被遗忘,体会不到学习的成就和成长的快乐,越来越没有信心。要尊重学生、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激励学生,公平公正对待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是可塑之才,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特长。[18]

开展生涯教育要牢固树立三种意识:一是个性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意识。要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差异性,坚持因材施教、知行合一。要引导学生认知和探索自我,更要引导学生探索社会和职业,同时,要通过增强对社会和职业的认知,引导学生更好认识自我、探索自我、实现自我。二是健康发展的意识。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关注身心健康,激活内在驱动力,积极应对压力,养成良好的自我关爱习惯,寻求支持和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平衡好自身的各种角色,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锻炼坚强意志。三是全面发展的意识。要着眼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不仅仅是职业规划和职业能力的培训,更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成长成才教育。要发挥生涯教育的育人作用,实现从职业认知到生涯育人、从静态规划到动态发展的根本性改变。

(二)加强生涯教育知识的宣传普及

不仅是生涯教育老师要具备生涯教育知识,家长、学生和普通老师也都要了解这方面知识。首先解决“有”的问题,在这个基础上,推动生涯教育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一是要加强基本知识的普及。组织专家团队梳理、总结、提炼生涯教育基本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普及生涯知识,了解不同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碰到的困难和问题,了解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二是培养生涯教育意识。班主任和大学辅导员接触学生最频繁,最了解学生情况,最能与学生进行有效沟通。要针对他们广泛开展生涯教育专业化培训,让辅导员和班主任掌握生涯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尽可能使每一位学生都有受到生涯教育熏陶的机会。加强学校与家庭的沟通与合作。三是加强专业师资的培训。大中小学校都应有从事生涯教育的师资,开展生涯教育活动,通过生涯教育课堂活动等的带动,真正让生涯教育进入千家万户。

(三)普及中小学校生涯教育

中小学校生涯教育在整个生涯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好比扣好了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全面发展和健康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中小学校生涯教育的普及要循序渐进、各有侧重、持续发展。一是小学阶段侧重生涯启蒙。主要通过观察、模仿、游戏体验等活动形式,指导学生发现并了解自身的兴趣爱好,初步建立自我认知,提高学习兴趣,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树立正向的生涯意识和信念。二是初中阶段侧重生涯探索。主要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实施,以综合实践活动及地方课程为载体,拓展学生对社会分工、职业角色的体验与认识,促进学生对高中阶段学校的了解,做好升学与专业选择规划,初步形成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三是高中阶段既注重生涯探索又注重生涯规划。主要通过生涯教育课程与活动实施,深化学生的自我认识,深化对社会和职业的探索,以职业体验和志愿服务(公益劳动)等学习实践活动为载体,激发学习潜能,做好学业规划,科学确定专业选择,引导学生树立积极正向的人生理想和价值信念,培养学生学业和职业的规划能力,提高学生的生涯决策和管理能力。[19]

四是解决中小学阶段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一阶段学生身体发展问题、学业问题、人际交往问题、价值感安全感归属感缺失问题都可能出现,小胖墩小眼镜小豆芽和身心焦虑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有的还比较严重。如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是生涯教育的重要任务。五是协助学生发展生涯能力。主要是生涯规划和决策能力,生涯管理能力,数字化能力,人际交往和个人反思能力,积极正向、应对困难的能力等。

(四)加强高校生涯教育

高校生涯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生态适应、自我探索、组织生涯管理、就业指导、就业训练、价值引领等。加强高校生涯教育,要做到以下五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完成专业知识学习、人际交往和职业规划任务。处理好“做人、做事、做学问”三者之间的关系,既要重视专业知识的学习,也要将人际交往和职业规划放在重要位置,特别是在高校学生“社恐”现象比较普遍的情况下,要把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建立共情包容的人际关系作为生涯教育重要内容。二是注重价值观的引领。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包括诚信、责任、尊重、公正等;强调社会责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问题、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作贡献;坚持正确就业取向,树立正确就业观和职业观,弘扬劳动伟大和工匠精神的职业追求;坚持正确的成才观念,正确处理“大我”和“小我”的关系,将个人发展融入国家社会发展需要,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过程中实现个人价值。三是针对高职学校坚持就业导向、学生在校时间相对较短、对技术技能要求较高和高职学生不同程度存在文化知识相对薄弱、内驱力不足、职业规划意识不强等特点,高职学习要将兴趣、信心、技能和人际交往等作为生涯教育的重要内容。四是高校生涯教育要把握好四个环节:自我探索、组织生涯管理、就业指导和就业训练。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学生深入了解自己职业价值观、性格、兴趣和能力擅长,增强对自我特质的了解和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会遇到的生涯阶段任务和每个阶段需要面对的生涯主题,制定生涯发展目标和大学阶段的学业规划。以院系和专业为单位,编制学生的就业岗位和行业企业等信息的就业地图,总结本专业的能力模型与岗位能力需求清单。在此基础上,提供共性能力和专业能力的培训和服务,强化就业训练。绘制就业政策地图,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和服务。五是加强对以生涯建构理论为代表的后现代理论的学习和应用。要超越“测评+解读”,在“测评+解读”的基础上,聚焦生命主题,加强职业体验和探索,加强个性化指导;生涯教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提高生涯关注力、生涯控制力、生涯好奇心和生涯自信心,培养学生终其一生的生涯适应力和生涯建构力。

(五)推动有组织的本土化研究

系统研究不同学段学生的成长成才规律,在生涯理论、教学内容、教育方式、工具模型、工作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研究。推动有组织的本土化研究,一是与中华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文化所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已经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深刻影响着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过程,作为生涯教育的重要载体,中华传统文化应当成为当代中国青年不可或缺的人生选择和文化自觉。二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生涯教育提供正确导向和精神动力,生涯教育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提供有效平台与载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生涯教育的融合可从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精神、职业价值观和职业道德等方面契入。[20]三是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就业形势相结合。生涯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部分,本身就应该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生涯教育的本土化研究就要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就业形势的现实,扎根中国大地办生涯教育,把研究做在祖国大地上。要立足服务于国家战略需求和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比如强调绿色技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比如强调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六)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

构建大中小一体化生涯教育体系,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需要构建一体化的政策支持体系、课程内容体系、推动落实体系。一是构建政策支持体系,系统设计生涯教育的政策和措施,将生涯教育上升为国家战略,加强生涯教育立法和政策供给,提供法律和政策保障,成立生涯教育专门机构,建立生涯教育教师发展平台,实施专业教师进修计划,提高生涯教育师资质量。配套必要的项目、资金等资源投入保障,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涯教育发展政策体系。将现有的生涯规划教育、职业生涯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统一纳入生涯教育范畴。二是构建课程发展体系。要做到大中小学生涯教育内容相衔接。要系统设计中小学生涯启蒙、探索和规划的课程内容,客观分析中小学生生涯发展遇到的困惑和中考高考的政策要求,科学分析时代背景和面临形势,形成生涯教育的课程体系。高校生涯教育要坚持“三个一体化”和“三个结合”。“三个一体化”包括:专业知识学习、职业规划、提高人际交往能力一体化;思政课、专业课和生涯教育课程一体化,形成一体化的育人体系;生涯教育学习全过程一体化,不同学段不同学年要统筹起来,在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过程等方面统一标准、一体实施。“三个结合”包括:分级分层相结合,在大学的不同阶段生涯教育内容要衔接;普遍性教学和个性化咨询辅导相结合,既要有大学生生涯规划等普及性的课程教学,解决多数人的生涯意识唤醒问题,还要有个性化的个案咨询和团体辅导,解决少数人的发展性问题;课堂教学和实践体验相结合,既要有第一课堂的教学活动,还需要以生涯实践活动、训练营、体验日、报告讲座、企业参访等第二课堂作为补充。三是构建推动落实体系。增进生涯教育各界联系,推动教育部门、学校、行业机构、家长和工业社区等责任主体多元化,建立生涯教育协同联动机制。加强数字化建设、运用,搭建基于学生的学业成绩、兴趣爱好、实践经验、职业介绍、行业发展趋势、就业信息等的信息生涯教育信息资源网络,强化数据与资源整合。构建监测评价体系,定期开展生涯教育实施成效评估,建立评价标准和问责机制,将其纳入教育督导范围。




参考文献:

[1]王硕.生涯发展教育理论的价值与局限——基于全面发展教育理论视角的检视[D].沈阳:沈阳师范大学,2023.

[2]方伟.构建中国特色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理论体系探析[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2(7):10-18.

[3]何珊云,吴玥,陈奕喆.为了更好的工作还是更好的生活——美国前100名高中生涯教育实践的比较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6):65-73.

[4]潘黎,修南.英国生涯教育新变革:进程、障碍及其调整策略[J].比较教育研究,2022(8):78-86.

[5]董冠妮.德国“教育链”生涯教育战略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3(1):84-92,112.

[6]潘黎,曹鑫.澳大利亚生涯教育新动态——“为学生未来而准备”国家生涯教育战略实施[J].比较教育研究,2021(6):58-64.

[7]李昱辉.日本普通高中职业生涯教育政策研究[J].比较教育研究,2021(6):51-57.

[8]李秀珍.韩国职业生涯教育保障体系及特点分析[J].比较教育研究,2020(12):78-85.

[9]BENNETT N,LEMOINE G J.What a difference a word makes:understanding threats to performance in a VUCA world[J]. Business horizons,2014,57(3):311-317.

[10]联合国.我们的共同议程[R/OL].(2021-11-15)[2023-11-20] https://www.un.org/zh/content/common-agenda-report/assets/pdf/common_agenda_report_zh.pdf.

[11]范国睿.在不确定的世界里重构人类教育——《教育政策研究手册》中文版序言[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23(2):164-186.

[12]Industry 5.0:Towards a sustainable,human-centric and resilient European industry.[R/OL].(2021-01-07)[2023-11-20] https://op.europa.eu/en/publication-detail/-/publication/468a892a-5097-11eb-b59f-01aa75ed71a1/

[13]习近平.扎实推动教育强国建设[J].求是,2023(18):1-3.

[14] 孙春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N]. 人民日报,2022-11-09(006).

[15]国务院.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N].人民日报,2021-03-13(001).

[16]李心萍,等. 就业优先 夯实民生之本[N]. 人民日报,2023-03-07(007).

[17]沈之菲.开启未来之路:中小学生涯教育实施指南[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3.

[18]习近平.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 [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202.

[19]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涯教育的指导意见[A/OL].(2018-03-26)[2023-06-25] http://edu.sh.gov.cn/xxgk2_zdgz_jcjy_01/20201015/v2-0015-gw_402152018002.html.

[20]方伟.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融合[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2(12):57-62.



上一条:《中国大学生就业》|| 刘小强,朱其昌:应对就业新形势 构建工作新范式——关于高校就业工作范式改革的思考 下一条:【千方百计促就业】|| 招聘活动合集来啦!

河北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
地址: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北环港路111号 邮编:050700

咨询电话:0311-88651148   0311-88596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