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毕业生作为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保就业稳就业的重点群体。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提出,各地各高校要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实习管理制度,统筹协调就业实习与教学实习,组织引导大学生利用寒暑假时间积极参与就业实习实践。在笔者看来,高质量实习实践不仅能激发大学生求职意愿,帮助他们明确求职意向、提升就业能力、获取就业机会,更能为高校毕业生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提供重要支撑。近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持续超过千万,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较大,高质量就业实习实践的结构性矛盾较为突出。就业实习实践岗位供给与学生实际需求存在矛盾。当前,政校企多方合作拓展大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岗位的力度有待提升。政府部门在开展就业实习公共服务、强化就业实习管理等方面缺乏宏观指导,企业面临实习人才培养成本、生产效率成本等压力,同时,存在实习安全保障等顾虑,而部分高校就业实习经费投入不足,“重教学实习、轻就业实习”现象依然存在,就业实习与教学实习贯通融合不够深入,挖掘就业实习岗位动能不足,导致实习岗位总量无法完全满足学生需求,实习实践岗位适配度不高。就业实习实践管理制度和权益保障存在缺位。就业实习具有双重属性,既涉及劳动付出,又涉及教学实践。学校、实习单位、学生作为就业实习的三个关键要素,其责、权、益边界尚需明确界定。就业实习管理制度体系还需建立健全,实习管理缺少规范化、标准化的制度保障。尤其是作为实习主体的高校学生,其劳动权益在实习过程中若无法得到完善的法律法规保护,必然会降低学生就业实习的主观意愿,并影响实际效果。学生实习实践能力与岗位要求存在差距。一方面,随着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的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加快,行业对专业人才需求增多,部分学生进入实习岗位后发现所学专业知识、技能与岗位要求差距较大,高校人才培养方案未能跟上产业和行业发展速度,专业动态调整滞后;另一方面,部分学生对实习存在认知误区,追求短期功利收获而忽视长远价值收获、重视表面形式而忽略内容实质,眼高手低,在实习过程中敷衍了事,导致实习实训效果大打折扣。着力解决就业实习实践的结构性矛盾,应从政府、学校、企业及学生入手,持续优化岗位供给、完善制度保障、提高学生实习实践能力,建立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的实习实践体系,助力更多毕业生找到适合、满意的工作。推动就业实习岗位供需平衡。相关政府部门应进一步完善激励政策,积极推动校、地、企相互赋能,拓展就业实习实践渠道和空间。企事业单位应进一步转变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将实习视为人力资源储备的重要环节,加强与高校的沟通合作,提供更多就业实习实践岗位。高校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就业实习实践联动机制,校外与政府、企业打造就业实习实践共同体,校内统筹教务、就业、学工、团委及教学单位,将就业实习实践纳入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开展实习和求职意向调研、学业进度动态跟踪,精准掌握学生就业实习实践需求;依托“访企拓岗”等形式挖掘实习实践项目资源,并对学生进行前置性实习业务培训,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实习实践的岗位匹配度,着力化解实习实践岗位需求与毕业生数量及质量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完善就业实习管理制度体系。国家层面应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就业实习实践制度的法律性质与法律依据,强化就业实习法律监督和权益保障,明确学生与学校、实习单位在就业实习期的特殊劳动关系,界定实习单位、高校和学生三方的权利义务,在法律层面定位实习生身份属性,保障大学生实习权益,避免就业实习权益的失位与越位。各地教育、人社等行政管理部门应遵循“政府引导、社会参与、注重公益、促进就业”原则,进一步优化就业实习实践激励机制,加大对企事业单位实习岗位供给与实习人才培养的激励力度。高校应进一步完善就业实习实践监督评估机制,将学生实习后的就业情况等作为专业调整、教学内容及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依据,纳入学校相关考核指标,从制度上保障大学生实习实践的效果。促进实习与就业的深度融合。高校应将实习实践与专业学习紧密结合,将学生职业规划指导与就业价值观塑造深度融合,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突出实习实践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到相关行业、重点企业沉浸式实习实践,激发专业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专业、职业和就业的认同感。同时,加强校企协同合作,围绕学生就业实习实践开展全链条设计、全要素配置、全过程培养,建立用人单位常态化实习招聘机制、实习生毕业后就业推荐与跟踪机制,学院、学校、实习单位联合开展学生实习过程跟踪、分类指导与定向帮扶,以高质量实习实践推动高质量就业。消除实习生能力与期望错配。高校应结合学生特点、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时调整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强化实践教学,依托“宏志助航”毕业生就业能力专题培训、“定岗式、定向式”就业实习实践培训等,提高学生专业能力、实践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进一步完善就业育人体系,全方位教育引导大学生充分认识实习与就业之间的关系,看清就业前景和市场需求,树立正确的实习、择业与就业观,主动练好就业“内功”,以提高他们的职业规划意识和就业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