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
首页 > 就业创业 > 正文

【就业访谈】⑨ || 聚焦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马忠法

2023年09月25日 16:57  点击:[]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稳就业”“保就业”决策部署,《中国大学生就业》公众号开设《就业访谈》栏目,充分展示各地、各高校紧密结合实际,千方百计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的新思想、新路径和新举措,加强就业宣传力度,全力促进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

采访对象及背景:

马忠法,法学博士,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等多家知名机构访问学者;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华东政法大学知识产权学院等特邀教授。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家库专家,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中国科技法学会常务理事。研究方向:国际法学及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法。2005年以来,先后发表中英文学术论文180余篇;出版专著11部,译著有格劳秀斯著《战争与和平法(三卷本)》《论海洋自由》等。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重点项目等省部级以上项目11项。

就业访谈

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们邀请到了马忠法老师,马老师,您好!

马忠法:主持人好,大家好。

就业访谈

主持人:关于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对此,您如何理解和解读?

马忠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通过创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帮助青年学生顺利完成角色的转变,更好地融入社会。一方面,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意味着政府要加强就业创业相关部分机构的建设,强化其职责的履行,为学生们提供更加全面、更加专业的就业指导、就业咨询等服务。具体而言,包括提供就业信息、提供职业规划指导、提供创业培训等就业方面的支持,通过这些具体的帮扶措施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就业市场,提升他们的就业竞争力。另一方面,支持帮助学生们迈好走向社会的第一步,意味着政府要从多个方面帮助学生们迈向社会,通过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政策支持,以帮助学生们顺利实现就业创业。具体来说,这些措施包括且不限于提供就业岗位、创业资金、创业培训等方面的支持,以确保毕业生能够顺利从学生过渡到劳动者,并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就业访谈

主持人:在前不久李强总理主持召开的平台企业座谈会上,一向低调的智联招聘董事长、CEO郭盛受邀出席,您是怎么看待此事,是否释放出什么信号?

马忠法:智联招聘是我国知名的人才招聘平台,在国内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据我了解,智联招聘是少数几家受邀参加此次座谈会的人才招聘平台之一,这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当前就业问题的高度关注。目前,全球经济复苏仍面临持续挑战,国内经济转型升级面临新的阻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仍需要克服不少困难挑战,就业形势依旧严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根基工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而青年学生的就业问题尤其重要。在互联网时代,公共服务就业平台在帮助求职者找到合适的工作以及为企业提供合适的人才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李强总理在今年7月12日主持召开的平台企业座谈会邀请智联招聘董事长、CEO郭盛先生及美团、小红书等平台公司高管参会,寓意深刻,表明政府希望通过听取智联招聘等招聘平台企业的建议并发挥他们的积极作用,以科学应对当前就业问题的挑战,高质量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就业访谈

主持人:面对近年来的国内外局势和就业形式,您对未来法学类相关专业方向的就业前景有何看法?有具体的建议和期待吗?

马忠法近年来,受国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法学类相关专业方向的就业确实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从长远来看,法学类专业就业的形势将会长期处于稳中向好的势头发展。从具体实现就业的角度来看,建议法学类相关专业方向的学生既要抬头看天,也要脚踏实地。一方面,要目光远大,胸怀大局,将自己的学习、成长与当下国家的需要和世界发展的趋势结合起来;在这样的基础上,努力夯实专业理论根基、强化专业能力训练,形成法律思维,把自身的学业优势转化为就业优势。另一方面,学生在日常学习中要善于思考、勤于产出,以专业的视角看待和研究古今中外的不同问题,尤其是在中国当下国际地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结合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学术论文等形式将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巩固下来,形成一定的学术成果或理论观点,这样他们不仅能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检验自身所学的扎实与否和专业水平的提升程度,而且也是在为就业求职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出色的学术能力及善思、善辩、善于表达等特质成为找到好工作的“敲门砖”。

就业访谈

主持人:随着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新经济形态层见叠出,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式不断涌现,您如何看待“新经济形态的发展和就业形态的变化”?特别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等形势应如何研判?高校和学生应如何从容应对?

马忠法: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形成的新经济形态鼓励和支持灵活就业,远程工作、自由职业等工作新形态涌现,这种就业方式为个人提供更大的自由度和弹性空间,但同时伴随有不稳定性的特点和相关风险。高校毕业生应当了解并结合自身特点提前做好个人职业规划,提升自己的技能以尽快适应这一趋势。从当下就业的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看,也有很多的高校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为此,政府、高校和社会应该联动提供一定的创业教育和支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这一变化表明,与传统经济形态相比,新经济形态更加强调技能、知识灵活运用的能力及适应环境的能力,而非学历。因此,高校毕业生应更加注重技能的培养,不断提升自己在沟通、合作、创新等方面的能力,不断学习和更新知识,积累实践经验,满足市场需求。总体来说,新经济形态的发展为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机会,但也需要更多的储备和努力。学生们要不断学习和适应市场的需求,而高校则应提供相应的支持和帮助,帮助学生应对这些变化,解决就业问题。但不论如何变化,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三观的教育不能有所疏忽。

就业访谈

主持人:您作为复旦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请您简要谈谈相较于往年,学校2023年法学院的就业呈现哪些新特点?您对此有何分析或见解?

马忠法:多年来,复旦大学法学院得到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 得到广大校友的热忱关心,学院领导高度关注学生就业问题,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宗旨和复旦大学人才培养方针,以及学院卓越法律人才的目标要求,在各用人单位及校友支持下,学院整体就业情况一直比较理想。

相较于往年,学校2023年法学院的就业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一是起步较早,受去年疫情和经济大环境影响,就业市场形势严峻,学院和毕业班同学对就业问题较往年更为重视,就业工作起步较往年更早一些,有些同学毕业前一年多就开始着手准备;二是就业方向更加多元,相较于往年,今年的就业方向呈现出更加多元的特征,学生就业单位不仅包括律所、司法机关、企业等传统单位,还包括一些非司法类的党政机关等单位,体现了学生就业方向的多元化;三是选择国家机关为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比例有所提高,受经济大环境的整体影响,相较于往年,选择赴国家机关等体制内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比例有所提高,当然,这一特征在其他高校也有所体现。

对此,我认为,尽管每年的客观就业形势可能会发生变化,就业的难易程度也会发生变化,找到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是,求职的主动权还是掌握在我们学生自己手上,要客观理性看待职业选择。选择一份工作就是选择一种人生,在就业的语境下,找到最适合自己工作的人才是最聪明的。对于法律类毕业生而言,我认为求职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前期的实习,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明确自己的求职兴趣和方向,是做律师、考公务员?还是继续做学问?第二步在自己确立的兴趣和方向基础上,进一步跟随着目标去追求你所热爱的事业。其中第一步明白自身的兴趣所在或适合自己的职业,并非一朝一夕之功,且往往意味着要进行多次的试错。而作为高校教师,我们要凭借自身的阅历和判断,结合学生不同的实际情况,给予其适合自己发展轨迹的指导。

就业访谈

主持人:近年来,您指导的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100%;您怎么做到的?有何秘诀?面对竞争日益激烈和内卷的社会环境,您认为高校应该如何培养学生求职的竞争力?老师们应该如何做?学生自身应该如何应对,进而提升个人求职竞争力?

马忠法:秘诀谈不上,主要还是靠学校、学院搭建的优质平台、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和同学们自己平时认真努力,他们在诸多条件的作用下,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更具有职场竞争力。作为导师,我只是做了一些应该做的指导、帮助、鼓励工作。

确实,现在的竞争日益激烈,想找一份理想的工作并不容易。但是,我始终认为保持自身的优势竞争力是找到理想工作的关键。而法学类学生的求职竞争力主要体现在专业能力方面,做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学习并不是单打独斗而是一种社交行为,相互影响、相互激励很重要。在指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在他们提升专业水平能力的道路上,我一直鼓励学生要学会通过参加读书会、学术会议、讲座等学术活动与优秀的人或专家建立连结点,加快自身进步的速度。以读书会形式开展的阅读推广具有约束性和互动性。通过阶段性开展的读书会,学校和导师得以在专业学习上对学生起到引导、巩固和深化作用;不仅如此,读书会的分享主题往往聚焦理论研究,关照社会实践,兼顾科研实际,在汲取知识之际,对学生的学术论文选题亦有一定的帮助。我的经验体会是:通过在师门内定期召开读书会,师生共同研读国际法和知识产权法相关文章或分享热点法律问题,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并解决,学生们可以从中获得写作启发,并带着问题意识将自己的所思所悟整理成文,投出发表,对他们既是锻炼,也是不断提升学术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并建立自信的又一渠道。

此外,学生们也有机会跟随导师参与学术研讨会和课题研究,进一步拓宽行业视野,直观接触业界热点话题,为就业打下基础。学术会议往往围绕一热点主题展开,相关领域内的专家学者有丰富的多学科知识积累,能洞察学科前沿且视野开阔,善于凝练关键问题,这些学术大咖所分享的见解对于参会学生而言必然是有所启迪、醍醐灌顶,是一种学习效率最高的方式;而在撰写相关课题的过程中,查阅资料、整理分类、归纳总结、提炼升华等工作的开展也能使得学生的写作水平得到提升。再者,作为一种高质量的社交方式,学术讲座、会议等还具有无法估量的软价值,能够极为有效地帮助有志于学术科研的学生在专业范围内拓宽圈子和人脉,为自己的就业无形中形成一种有利的态势。

当然,对于有志于在从事实务工作的同学来说,在打好扎实的基础的前提下,高质量的实习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哪个专业的同学,在选择实习单位的时候要全面考虑到自己将来的就业方向,避免不必要的时间浪费。要选择一个更具留用机会的实习单位长期稳定实习,获得用人单位的认可,为未来争取留用打好基础,频繁更换实习单位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就业访谈

主持人:您谈到了“求职是一场厚积而薄发的持久战”“平时扎实的基本功才是根本”,可否进一步解读其内涵外延?如何打好“持久战”?学生的基本功有哪些方面?具体到法学类学生,他们的基本功是什么?如何练好基本功?

马忠法:确实,求职是一场厚积而薄发的持久战。最后阶段的冲刺固然重要,但基本功的扎实程度才是求职之根本所在,故平时脚踏实地的学习、积累和思考十分关键。

本科生在实现从关注综合、基础性学习的初高中阶段到更注重专业性、职业性学习的大学阶段转变的过程中,需要在专业课的学习上下苦功夫、用真心,由原来的被动输入转向主动输出,学会用探究式学习的方式来为未来职业发展增加可持续性。同时依旧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勤勉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研究生而言,随着学习任务的专业性进一步增强,要在打好基本功、提升专业素养的同时,进一步在研究方向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兴趣所在,对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一步深入挖掘和探索,以培养自身的问题意识,这样才能在求职之路上走得更远。

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全面的专业技能才是学生职业发展的根本所在,缺乏出色的专业能力,就业的成功就无从谈起。而要想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就要引导他们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汲取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们更好地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在求职中立于不败之地。法律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特别强的学科,法律的学科特色尤其要求学生培养出独立分析和判断问题的思考能力,掌握好处理现实问题的实践技能。对于法律专业的学生而言,理论功底的积累靠的是在校期间课堂、讲座及研讨会等学术活动中的锻炼与熏陶,而实践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方面来源于对案例的学习研讨、对法律条文应用于现实的理解,另一方面则来自于学生亲身投入实务中得到的锻炼经验。较之抽象的教材、枯燥的叙述,阅读案例将更有助于提升学生对法学学科的研究兴趣、增进学生对法律条文的现实理解。若学生只停留在阅读书本上的法律条文和学理通说的层次,而忽视了对实务案例中条文具体应用与解释的关注,他们不仅将难以真正理解法言法语背后蕴含的深意,也必然会在此怪圈中循环,逐渐和法律实践相背离、和未来的就业工作相脱节,这无异于不下水而讨论泳姿的优美和效率,变为彻彻底底的纸上谈兵了。并且,学生在参与实务实践的过程中,既可以培养人际交往能力、开阔视野,也可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和相互转化,还是回归到这句老话:“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就业访谈

主持人:您谈到过“一个人的成才,绝不仅靠一个人的努力”,在大学生求职中,态度和能力,您认为两者之间有何关系?态度背后体现着什么?

马忠法:我提到的“一个人的成才,绝不仅靠一个人的努力”主要是指除了老师们的传道授业解惑助其成长之外,朋辈互助也非常重要。一个人的成才,难以仅靠其自身的努力就能实现。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无论学校、学院还是老师,都在努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师门代代相承、群策群力、互帮互助的情谊和能量是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就业的重要推动力。团队精神的外化,在解决就业问题方面也会发生积极作用。对于研究生培养而言,为他们营造和睦融洽、有归属感的朋辈关系能帮助他们拓宽就业渠道,增加其就业机率。朋辈之间属同师受业之友,一方面在亲疏关系上相较一般同学更为稳固,更能在就业问题上互帮互助,展现师门之谊;另一方面,师出同门的师兄师姐、师弟师妹之间往往经过了导师的选拔和相似的培养,在互相更为了解的基础上,也能在就业方面更好地互相提高、共同进步。

在大学生求职中,态度和能力都很重要,对于个人职业成功和人际关系都起着关键作用。作为导师,应当帮助学生在平时打好扎实的基础,努力提高专业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同时,导师要鼓励和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强化自信心,培养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的实力,通过细心的了解、精心的准备,让自己的优势当“先锋”,把自己最擅长的一面展示给用人单位。遇到挫折,不消极退缩,而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勇于面对不足、勇于改正、勇于进一步的挑战。

就业访谈

主持人: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一个比较严重和复杂的社会问题,涉及多个方面的因素,其中大学生供给量与市场需求是主要因素之一,您对此如何看待,有无具体的相关建议?

马忠法:确实,导致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大学生供给和市场需求出现了不平衡、不匹配。一些地区、专业的大学生供给量可能过多,导致就业竞争激烈和就业困难;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与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存在不匹配的问题,部分大学生毕业后缺乏与当前市场需要所相适应的技能,导致就业困难。

从政府和高校的角度来看,相关部门和高校要采取一些措施解决当前的问题;高等教育重要功能之一是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此,一方面,有关部门要对大学专业和课程的设计予以一定的变革,对于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专业要及时调整;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需要的专业或学科,应适时建立;对于继续保留的专业,课程设计也需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进行调整,以使其更加科学合理,符合市场需求;另一方面,高校和社会要做好高校毕业生职业规划和指导工作,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制定合理的职业规划,帮助学生尽早发现适合自己的专业或领域,了解相关市场需求,并提供技能培训和实践机会。而从学生自身的角度来看,其关键点还是在于提高自己的职场竞争能力和优势,尽可能早地发现适合自己的职业或方向。

就业访谈

主持人:研途考研名师张雪峰对专业选择的观点在互联网上持续发酵,您如何看待“市场化”导向的专业选择?结合法学类专业,谈谈您对“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的见解?

马忠法:大学作为高等教育机构,其根本使命之一在于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其培养人才之质量和水平也是彰显高等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志。而如何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有效化解大学生就业难题,切实维护大学生切身利益,依此着力维护社会长治久安并有序推动和谐社会构建,是高校的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近年来,随着就业形势的严峻,市场化导向的专业选择受到大众的关注,这一看法有其合理之处,但也有偏颇之处,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除了人才培养外,还有产生创新思想(科学研究)、引领和服务社会及文化传承等职能,故它们常被看作人们的“精神家园”,这些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提升意义重大。“市场化”导向的专业选择不能覆盖高等教育机构的全部职能,否则它们就等同于“职业培训机构”了;用人单位也绝对不会仅仅看一个人的专有技术或职业能力,它还得看求职者其他方面的综合素质,尤其是品格、团队合作精神等。

学生将职业前景、就业机会以及薪资水平作为确定其专业方向的主要指标。这对学生根据自身情况提高就业机会具有很大的帮助。但是,只追求市场需求却可能导致学生忽略了自己的兴趣和天赋,长期来看,可能会影响到他未来的职业满意度、发展空间及学生自身潜力的发挥;另一方面,市场需求风云变幻,本科生从入学到毕业一般需要四年时间,而当年选择的一个热门专业并不一定能保证毕业后就有就业机会。因此,学生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眼光,充分考虑专业的可持续性。以法学专业为例,法学学科有很多具体的子学科,如民商法、国际法等,学生在选择研究方向时不仅要考虑市场需要什么,还要考虑自己对什么感兴趣,找到自己最适合的更为重要。就求职来说,我认为可以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是通过前期的实习,弄清楚自己想要什么、喜欢什么,明确自己的求职兴趣和方向;第二步在自己确立的兴趣和方向基础上,进一步跟随着目标去追求他所热爱的事业。而在具体方向的选择方面,也要学会做“加法”。

“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人才供给和市场需求的动态平衡,使得高校的教育资源与市场直接对接,实现教育资源利用效益的最大化。要实现毕业生的充分就业和高质量就业(与自己的专业、兴趣等相匹配),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是根本保障,而构建合理的专业布局和结构、使它们同社会就业需求相适应是基本要求。从法学专业的角度来看,法学专业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各行各业均有重要作用。建立强大的“就业—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对于法学院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法学院校可以与法律行业和相关政府部门保持紧密联系,掌握市场需求,根据就业情况的预判,对招生计划和课程设置进行合理调整;另一方面,法学院校可以提供专业的职业规划和就业指导服务,帮助学生及时掌握了解法学领域的职业前景,合理规划个人职业发展(有人常说,人生职业是规划出来的;规划越早且规划适合自己的人,往往比别人更容易获得成功)。在形成这些能力的过程中,学校或学院的其他职能的发挥,能够让学生受到较好的熏陶或教育,为学生成为一个有健全人格和专业能力的优秀人才创造有利条件。

就业访谈

主持人:感谢马老师的介绍!

马忠法:谢谢。

主持人:今天的访谈到此结束,再见。

上一条:【生涯指导】|| 王乃婧: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② 下一条:【就业指导】|| @打工人:一上班就崩溃,可能是因为职业紧张,应对策略请收藏

河北美术学院 设计艺术学院 版权所有    ICP备案号:冀ICP备11000893号
地址:石家庄市空港工业园区北环港路111号 邮编:050700

咨询电话:0311-88651148   0311-88596153